新的競爭已然來到,沒有辦法跟上這個潮流的企業會逐漸落後,而由市場上消失。新的競爭是來自於大數據,但並僅僅是大數據而已,而是大數據加上分析所產生的商業智慧 (intelligence)。
其實過去企業也進行不同的分析,但是過去的資料量受限於技術數量有限,但是因為移動裝置的普及、雲端服務、摩爾定律所說明的電腦運算能力成本的降低,大幅提昇資料量 (變成big data),所以可以透過相同分析所得到的資訊更多了,所以企業可以更好的進行決策,因此能夠透過大數據分析改善決策品質的企業將比它的競爭者有更好的優勢。
其次,現在由B2B逐漸轉成B2B2C,因此直接對消費者的行銷 (shopper marketing) 會愈來愈重要,因為能夠掌握消費者的企業會有更高的優勢。這不是只是品牌公司才需要的,配銷、零售也需要知道消費者喜好 (看Amazon就知道了),而台灣ODM/OEM這些企業也都要掌握它客戶產品的狀況,不然就會繼續在砍單、急單中循環。但是消費者的資訊何其多,自然就是要透過大數據分析的能力,才能得到其中的智慧。
台灣的企業有多少已經有所體認?我們是不是能夠扮演推動這個趨勢的力量?還是要等到大陸或其他競爭國家造成我們競爭力落後才能夠感受到威脅?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建置智慧企業的挑戰:問題與資料的考量
智慧企業的精髓在於如何運用資料回答問題 (決策與行動)。因為機器學習、大數據...等等變成顯學之後,很多企業投入資源學習、鼓勵員工學習相關技術,然後要求員工內部提案或是找外部廠商、顧問來討論、聽取案例,期望找到智慧企業的銀子彈 (silver bullet),甚至採購一些軟體...

-
我認為供應鏈規劃裡面一個最重要的課題就是產銷規劃 (S&OP);它是整個供應鏈執行的核心機制(請注意,是供應鏈規劃,不是供應鏈管理)。看一個公司進行產銷規劃時所參與的層級,就可以知道這個公司運作的好不好。 幾個星期聽到一段分享,他提到當初Steve Jobs剛...
-
最近跟同事聊天,剛好聊到這個話題,做個筆記吧~ 需求計畫 (demand planning)、需求管理 (demand management)、需求感知 (demand sensing),三個有啥不同? 銷售人員會預估未來需求,這個稱為銷售預測 (sales forec...
-
在討論規劃流程時,有一個重要但常被忽略的議題就是滾動計畫與計畫循環 (rolling planning & planning cycle),需多人要導入規劃系統時,常就單點功能討論,爭個你死我活,但其實有些需求或問題在考慮滾動計畫與循環後,其實就沒那麼複雜。 什麼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